站长/总编:郭珺执行总编 :姜柏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散文

党家村

2014/3/2   来自:韩城作协网   点击:1160 

党 家 村

                             王源           

    党家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居于陕西韩城市北十多公里处,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即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全村现有360多户、1300多口人,以党、贾两姓为主,因党姓定居早100多年故起名党家村。经过700年的沧桑变迁,党家村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125院,按完好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26院,二级42院,三级57院。以集中紧凑,错落有致,保存完好而扬名中外,是罕见的人文景观。近年来,国内外古民居建筑专家纷纷前来党家村实地考察,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其为 “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党家村视察时亲笔题词为“民居瑰宝”。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怀着一颗敬仰之心,和友人一行来到这个被誉为“东方人类民居瑰宝”的党家村。

    站在党家村景点入口处的景观台旁俯视党家村,整个村容村貌总能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首先参观了座落在党家村东坡底的纪念馆。纪念碑由碑文、磨盘、井台、上马石等组成。石磨上刻有“民居瑰宝”四个篆体字,意思是党家村人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700年共饮一口井,共种一块田,和谐相处,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历史。纪念馆中的几个上马石,代表着党家村700年的历史。

   出了纪念馆,步行走在用石头铺彻的高低不平的巷道上,思绪周天彻地:在距今700年前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的过去,党家村人先祖不知如何用智慧和力量,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将这大小不同的石头整齐有序的排列并铺彻成一条条巷道。党家村的祖先们,又根据村子的地形特征,将村子巷道规划成“丁”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遇到雨天,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都会顺着各个“丁”字巷口流向党家村人为之喜爱的泌水河。解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交通不便,为解决子孙后代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智慧和经验。如今的党家村人,秉成和继承祖先们的优良传统,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彻底解决了巷道污水处理的问题也为来这里观光旅游的游客营造了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巷道。

    在党家村最古老最大、最长、最老,村人称为“老院”的四合院里,我们驻足而立,这个院子因老院门前两侧曾各立一个旗杆,故而又叫“双旗杆院”。老院有三道门楣。第一道门楣是“耕读第”。耕读本是一个相对于“耕战”而言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并且自西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把耕读半重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民间却把它当做一般意义上的耕田读书来解说。即以耕田为齐家之本,以读书为明理进身之阶。第二道门楣是苫屏门上方的“志裕光前”,第三道门楣是苫屏门背面与之对应的“心存裕后”,前后意思相连,表达了这家人立志为祖先争光,存心为后代造福的志向。老院因祖先功名显赫而开设中门,但又担忧后辈人功名渐淡,财气渐弱,因而在大门外巷南修筑了照墙,在大门内又建了这道与院等宽的”苫屏门”,以作聚气防泄之用。认为这样做便可以万无一失。照壁及外门道的砖框墙均采用正方形青砖,并以白灰砌缝,框中无字无画,寓意前边已经提及,即:做官要清白,为人要方正。

    老院给人直观的感觉是最大、最长。党家村乃至韩城一般四合院厢房多为四间,少数有三间或五间,而老院的厢房为八间。院长近30米,相当于一般标准四合院的二倍。一般四合院占地3-4分,而老院的占地面积接近一亩。其中房院占地九分一厘,取“九九归一”之意;延伸至巷南照墙后墙根,占地为九分九厘九,近亩而不满亩,取“谦受益,满招损”之意。老院又最老,据有关专家考证,老院系明代万历年间建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老院原为党族二门聚族而居的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多,后代子孙的繁衍,兄弟分居,则不断迁出老院,另立门户,现在村中党族户数的一半多均系党族二门后代。可谓树老根深,枝繁叶茂。

    看完四合院后来到了村党支部门口的长寿凳前,据说长寿凳保佑着党家村人长寿百岁,摸一摸长寿凳,在长寿凳上坐一坐,就能保佑你长寿百岁。在此我和随行人员也想沾沾喜气,摸一下,坐一会,梦想幸福安康、长寿百岁。它虽然时间久远,却依然完好无损。虽然比不上家里的沙发坐着舒服,却给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提供了歇脚、休息、唠家常的方便,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它都没有一句“怨言”。长寿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慕名来到年慈禧所题的“福”字前。看似简单的一个福字,却是由一只抬头鹤和低头鹤组成。鹤代表着长寿,有福有寿,福寿双全,福寿万年。驻足“福”前,我扪心自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的生活在一起,幸福就是健康、平安、长寿,幸福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健康的成长成材,幸福更是朋友和谐、事业成功、祖国繁荣友人催促,匆忙用手摸了摸“福”字,渴望着把福气带回家,愿你、愿我、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党家村的门楣各有特色。有尊老爱幼的:“孝弟慈”有勤俭治家、造福子孙的:“诒谋燕翼”;有乡村银行之称的:“庆有余”,意为吉庆有余,它是党氏的分银院;其中最著名的门楣就是清朝韩城状元王杰为他们家亲戚所题的“安祥恭敬”,是平安吉祥、庄重恭敬的意思。通门楣的内涵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党家村文化的魅力

     党家村分银院新增了仿真人蜡像,一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仿真人蜡像摆放在房间里,生动的再现了当年党家村人经商的精英人物,同时也更好的现了当时经济繁荣的景像蜡像在鞭策、激励着党家村后人和每一位到党家村参观的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人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崇尚文化教育是党家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辉煌的时候,村里陆续办起了十二个私塾,重金聘请名师,加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据统计,仅清末道光到光绪这六十年间,村中考中进士一名、举人五名、秀才四十四名当时不足百户的党家村,就有半数人家取得了功名,可见“文化村”的美誉不虚

   党家村学校操场东南角文星阁,据说:村中原来有一座木塔,是明末建的,后因大火烧毁。清光绪27年重建此塔,光绪34年建成,历时八年。听老人们说,它是由两批山西工匠所建。第一批工匠建的是塔基底座和第一层,全是白灰糊面。但由于担心塔越建越高的安全问题,越想越没把握,竟然不辞而别。于是另找了第二批工匠。所以上面五层变成清水砖墙,以示区别。当时建塔的脚手架都是用杉木杆搭设,两道绳子绑扎,一道是麻绳,雨天特别紧;一道是牛皮绳,晴天特别紧,因而建塔时未出过任何事故。

    中国的地形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因而,党家村把塔建在村子的东南角,一是为了堵住风水,二是为了振兴文运。塔身高37.5米,周长19.5米,外形是六层、六面、六角形,面向村子的前三面开有窗户,后三面没有,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住不让外流,塔内设计有木楼梯,可以上到最顶层。

    村里人把文星阁叫做塔,而实质上塔和阁是有区别的,塔是佛教建筑,一般层数是奇数,里边供奉的是佛教的先祖。而阁则与佛教无涉,它一般层数是偶数,供奉的是主持文运兴衰的神圣。比如第一层供的是孔子,顶层供的是一手拿笔正在点状元的魁星——文曲星(孔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被历朝历代尊崇为“至圣先师”。文曲星是传说中主持文运的星宿)。建阁供奉他们,体现了村人崇尚文化的观念,也包含着盼望子孙道德高尚,读书成才的愿望。

    传说文星阁塔顶有一颗避尘珠,因而党家村瓦屋千宇、不染尘埃,房上杂草难生。这是怎么回事?避尘珠实际是传说,是从未有过的东西。屋顶不染尘埃,杂草难生,是因地理环境所致。一是村落处于避风低凹之处,西北风刮来的尘土被河谷的顺河风吹走,屋顶不会落下尘土。二是因为党家村青堂瓦舍,盖房全部是用白灰黏土和泥垫铺屋面,杂草没有生根的条件。三是巷道全部是用河石和石条铺砌,本身不会产生尘土。四是能够及时清扫屋坡,修缮屋面。因而形成了避尘珠的传说。

    大家抬头望见,塔顶的六个小飞檐各挂了一个小铃铛,当时只是一个装饰品,久而久之,它显示了另外一种功能。村里老人常说:“闻塔铃而知将雨”。俗话说“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滑倒老太婆压死鸡;云往南,水涟涟;云往北,晒干麦。”村子在塔的西边,要听到塔铃响,必然是刮东风,东风把云雨向西吹动,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有八九要下雨。

    文星阁往西看,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听导游说是当年的看家楼。在700年前当时银行业还不成熟和完善的今天,“看好家护好院”就成为生活的重中之重。如同当今人们放心的把现金存入银行,才能安心的上班工作并安逸的生活。眼前这个看家楼正是当时党家村的祖先们最好的杰作,站在看家楼的每一个哨口上,整个村子的安全情况都看的一清二楚。他们在楼哨上安排专人轮流站岗放哨,不分白天黑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生命捍卫着他们美丽的家园。看家楼的存在,既见证了一个村落的经济强大,同时也见证了这个村落人脉的强大。

 党家村有名有四大建筑之一是节孝碑这座碑是给党伟烈妻牛孺人立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党伟烈新婚不久,就赴京赶考,报名后在客栈因病不幸去世。新婚妻子牛氏时年仅16岁,她矢志守节在家孝侍公婆数十年,直到去世。地方上将他的节孝德行上报朝廷,光绪皇帝下圣旨给她立碑,以示表彰。大家看,碑文是“旌表敕赠徵士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旌是表彰,敕是皇帝的命令;徵士郎是给党伟烈追赠的从七品官位;孺人是对妇女的雅称。碑文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矢志靡他,克谐以孝”,下联是“纶音伊迩,载锡其光”。矢志是发誓的意思;靡他是没有别的,克谐,能够的意思;纶音,皇帝的旨意;伊迩,很近;载锡,是“则赐”二字的通假字,于是就赐给。总的意思是说:牛孺人早年丧夫,发誓守节,而且能够和谐处理好婆媳和邻里关系,孝敬老人,于是皇帝赐给她无尚的光荣,她的美德将永远载入史册,流芳百世。横批是“巾帼英雄”,称赞牛孺人是妇女的榜样。碑的两旁有两个砖雕老人,一个是福星,一个是禄星,福星代表福气,禄星代表财气。看它的建筑,碑楼墙面十分的平整,清水砖墙上下一条缝,碑顶全部为仿木砖雕制作,是党家村砖雕艺术的精品。节孝碑虽然建得华美绝伦,但牛孺人的故事却令人心酸!受了一辈子苦去世后,皇上下诏给她建了碑,而她在这个碑上却有姓无名,相反却因她给她丈夫追赠了一个莫须有的官位,可见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是何等的低贱。即就是刻上她的名字,死后的荣耀又能给她给世人多大的安慰呢?

   我们看完节孝碑在返回的路上,看到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坐着小板凳,凳前摆着画夹,手里拿着画笔,聚精会神用画笔勾勒着巷道、四合院、依门墩而坐的慈祥老人及旁边可爱玩耍的小狗。他们的作品有的已基本成形,有的轮廓还未出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忍不住上前同他们攀谈,一问才知他们是陕西美术学院的。每年寒暑假都会来这里小住一段时日,体验了当地人淳朴的农村生活,丰富绘画素材,陶冶绘画情操,党家村原始村落的文化积淀丰富了他们的绘画思路提高了绘画技艺

大家和学生交谈时,好奇的发现一位少妇盆里放着几件衣服,像是要去洗衣服,现在家里洗衣服都用洗衣机,她们这是要去哪里洗衣服呢?带着疑问尾随其后,几分钟后来到了村南的一条小河--泌水河旁。清澈的河水缓缓的自西向东而流。流水哗哗,像是在弹奏着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鱼儿在河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是欢快。这边有美丽的少妇在专心的洗着衣服,那边有小孩在河边嬉戏玩耍。时至今日真是感慨万千,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们已少年不再,肩上的责任已然担当。看着树枝上欢快的鸟儿飞来飞去,听着清脆的鸟叫声,看着围绕党家村自西向东的小河,看着一条条弯曲的田间小路,看着古朴典雅的古民居,真像是走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把自己置身其中,是对自己一次心灵的洗涤。

在村里的一口古井旁,正巧有村里人来这里,我们品尝挑水人刚刚搅上来的原汁原味的天然井水,甘甜清凉的井水,似乎将我们带到了七百年前。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党家村最吸引人的还有她的农家乐信步走进了一家四合院,女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并用带有浓郁韩城方言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吃,有韩城人爱吃的过桥馄饨、有香味四溢的煎饼、葱花饼大小媳妇拿手的手擀面、有老一辈人爱吃的搅团、鱼粉、有从地里挖来提前备好的各种野菜有豆角、红著、芹菜、白菜等用料不一的各种蒸菜等等,坐下吃了一通,直恨肚子太小,只好在走的时候带上一些,等回去后再细细品尝这些可口的农家饭吧    恋恋不舍即将离开党家村时,再次站在党家村的景观台旁,驻足俯视党家村,这个年代久远、扬名中外的旅游村之所以有今天,缘于村落的布局合理,缘于村落四合院的年代久远,缘于村落的文化丰富,缘于村落的经济发达,缘于村落重视教育的结果,缘于村落的原始生态,缘于村落的村民质朴,缘于村落后代的传承和发扬,更因为有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衷心祝愿,在韩城荣列陕西省计划单列市的今天,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再铸辉煌!

更多>>

站内公告